2018 年 5 月 18-19 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
2018 年《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要點》指出:“地方各級環保部門要積極推進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工作”。
編制依據:
(1)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2)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3)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總局公告 2007 年第 4 號);
(4) 《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2015;
(5) 《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T3840 -91),1991;
(6) 《石油加工業衛生防護距離》(GB8195-2011);
(7) 《石油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SH3093-1999);
(8) 《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HJ/T 55-2000),2001;
(9) 《中國石化環境風險評估指南(試行)》(2016.4);
(10)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范(試行)》,2007;
(11)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2018.11);
(12)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2018;
(13)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8);
(14) 《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范》(GB50483-2009);
(1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
(16)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2018 年版);
(17) 《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程》(GB20576-GB20602);
(18)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2009);
(19)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總局令第 39 號);
(20)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193-2005);
(21)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驗收技術規范》(HJ193-2013);
(22)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HJ664-2013);
(23)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HJ630-2011);
(24) 《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1-2007);
(25)《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
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主要包括:環境風險評估、預警站網建設、預警平臺建設、系統運行維護與數據分析服務等幾項工作。通過建設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可能造成環境風險事件單位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管理,盡量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污染隱患,提高處理環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及時控制。